国内渔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浙江宁波海洋牧场建设取得三大功效 成果斐然

发布时间:2017-06-26

浙江宁波海洋牧场取得三大功效

浙江宁波海域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南侧,是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区之一,海洋渔业不仅是宁波市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也是目前海洋经济中比重最大的产业。宁波市海洋牧场建设始于2004年4月,截至2016年底,全市建设海洋牧场海域有4处,包括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韭山列岛海洋牧场实验区、三门湾海藻综合示范区,以及国家级海洋牧场·渔山列岛海洋牧场综合示范区。已投入各项建设资金6252万元(不包括增殖放流资金和获批后“渔山列岛海洋牧场综合示范区”建设资金),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790万元、各级地方财政资金4362万元、企业类投资资金100万元。投放人工渔礁12.37万空方,海藻场785公顷,紫菜增殖场40公顷。年增殖各类鱼苗2800万尾、贝类2亿颗、甲壳类2.5亿尾以上。

为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浙江省宁波市出台了海洋牧场建设相关规划,《宁波市人工渔礁建设规划》和《宁波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为切实推进宁波海洋牧场建设,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海洋牧场领导小组和有相关建设单位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以及由相关专家组成的技术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海洋牧场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总体规划、方案制订、工作安排、评估总结等工作;技术小组主要负责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审核、国内外相关信息的提供以及具体技术问题把关等工作。

构建运行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按照“政府推进、行业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方式,让政府、企业、渔民三者共同参与,调动各方积极性。前期建设资金主要以政府投入建设为主,吸引公司参与建设和管理,把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联系起来,鼓励企业以合作的形式参与海洋牧场的建设、管理,并保障投资者权益。

建设工程管理情况。根据建设内容和目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各承担单位签订实施合同,明确各承担单位的责任、义务和权益。承担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组成专题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人。项目组严格按照实施计划扎实推进海洋牧场各项内容建设,实行定期汇报和考核制度。

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及生态养护功效评价委托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实施,经过东海所5年的跟踪调查评价认为,海洋牧场建设对营建水域渔业资源起到了明显的增殖养护功效,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

一是人工鱼礁投放后提升了该水域初级生产力水平,为渔业资源群体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饵料基础。

二是人工鱼礁为黑鲷、青石斑鱼等恋礁性的增殖放流品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增殖群体的加入不但丰富了该水域的渔业生物组成,同时也促进了该水域渔业资源密度的大幅提升。

三是人工鱼礁建设迫使当地生计渔业撤离海洋牧场水域,降低了当地渔业资源所承受的捕捞压力,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休养生息。

调查结果表明,在人工鱼礁投放20个月后,象山港海洋牧场区渔业生物重量资源密度和数量资源密度分别为对照区2.5倍和1.54倍;物种丰富度指数较对照区提升了28.7%;与对照区相比,海洋牧场区渔业生物种类组成呈现出一个典型特点,即黑鲷、青石斑鱼、褐菖?等岩礁性的优质牧化品种在渔业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度显着提高。人工鱼礁投放32个月后海洋牧场区渔业生物物种丰度、底层渔业生物资源密度和中上层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分别为对照水域的1.3倍、3.56倍和3.91倍。(来源:中国海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