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联盟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创新平台 > 产业技术联盟 > 正文

海洋渔业资源捕捞与养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

发布时间:2016-10-31

联盟以“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为宗旨,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为指导,坚持面向市场、平等自愿、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存的创新模式,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南极磷虾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发起)

发展方向:

1 整合资源,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机制,构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统一协调和充分利用优势科技资源,建立在产业技术创新价值链基础之上的契约式协作机制;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建立技术转移和回馈机制。

2 瞄准前沿,统筹规划与分工协作,突破产业共性技术。共同开展远洋与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联合研发,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产业化问题。

3 资源共享,组织国内和国际交流,面向海洋渔业资源捕捞与养护及配套企业行业促进技术扩散和转移。积极组织、参与、支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推动行业基础数据、资料、信息的更新和编辑出版;建立联盟资源库,实现多学科交叉、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加强技术培训,促进技术成果的扩散和转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领产业走向国际化。

联盟的技术创新目标

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远洋与近海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机制;集成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加强合作研发,突破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瓶颈,大幅度提升远洋渔业开发和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及合理利用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及其技术辐射,培育我国远洋与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养护产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集群主体,并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远洋渔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质量效益,增强我国公海和国际渔业权益的竞争力;实现近海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合理利用,维护我国近海海洋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生产能力。在保障国民对海洋优质蛋白源有效、持续供给的同时,缓解我国人多地少以及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近五年目标:建立全球主要远洋渔场渔情信息获取与应用系统;研发 5 种远洋、10 种近海高效和生态型捕捞技术和渔具,并形成技术规范;大洋性公海产量占远洋渔业总产量的比重由 60%增长到 70%;对国际渔业资源的占有率从 10%提高到 15%;承担 30%以上近海资源增殖放流任务;摸清 2-3 种近海重要渔业资源种类的数量变动规律,建立资源评估模式;装备技术水平的综合生产效率提高 15%-20%,综合能耗降低 10%;技术标准普及率提高 10%;起草行业标准 20 项以上,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 50 项以上;建立近海渔业资源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动态分析系统,能为渔业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和依据;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 120 人以上,培训技术人员 2000 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