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盐碱地渔业开发与技术服务共享平台!

首页 > 绿洲渔业 > 成功案例 > 正文

成功案例

看吉林西部盐碱地如何变成米粮仓

虽然它是美丽的科尔沁草原右翼,但它远远没有科尔沁草原的风姿。“风吹草低见牛羊”只是它遥远的过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来到此地,它会让你饱含眼泪―只因这里风大,还夹杂着大量的盐碱微尘。与东部山区浩瀚的林海、中部平原区殷实的粮仓相比,吉林省西部虽是草原,却已大面积的盐碱化,位列世界三大盐碱地之一。这是吉林省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严峻现实,严重时甚至造成了“生态难民”,因为盐碱地的大肆扩展,世代在此生活的居民须为盐碱地“让步”!

2002年起,吉林省正式联合所有力量“向盐碱地进军”――对西部生态脆弱区实行抢救性保护。2002年―2005年为工程第一阶段,共治理盐碱地66.67万公顷,使得盐碱地总体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轻度盐碱地植被恢复,50%变为优质草原;中度盐碱地植被基本恢复,50%变为可利用草原;重度盐碱地植被有所恢复。这一阶段工程措施主要是结合实际进行围栏;生物措施对轻中度盐碱地补播各种耐盐碱草种,对重度盐碱地采取人工种碱茅、羊草、栽柽柳,以及以稻治碱,以苇治碱等。同时采取化学措施,针对不同地块和植被、土壤类型,采用石膏、石灰石、工业废弃物及生化试剂等进行探索式治理。第二期(2006年―2010年)将治理约30.23万公顷重度盐碱地,将力争使盐碱化面积基本消除,植被恢复。轻度盐碱地在植被恢复的基础上变成优质资源;中度地区恢复植被,80%变成可利用资源;重度地区植被基本恢复,30%变成可利用资源。

与当年的满目荒凉相比,如今盐碱地日渐走俏成为了“香饽饽”――吉林省西部正因为广大的盐碱地而面临着诸多商机。目前,国际市场上每年牧草产品需求的缺口在1000万吨左右,其中70%的需求集中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之前主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苜蓿草粉和颗粒饲料,但跨海运输费用昂贵。吉林草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又与日、韩毗邻,与东南亚等地交通便捷,海运通畅。以往1公顷在21元―40元之间都没人种的盐碱地,现在找到一个大面积的地块已经很难。”自2002年西部治碱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已有50.3万公顷的盐碱地得到了治理,占吉林省盐碱地总面积半数以上。盐碱地变身大粮仓。

此外,当地政府提出可否利用盐碱地资源生产碱性功能食品来改善食品结构?所谓的“双健康”就是通过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使盐碱地植被恢复,实现土地资源健康;通过对盐碱草地、盐碱耕地和盐碱泡沼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盐碱地农牧业,进行深加工,开发碱性动、植物食品,改变人们的酸性食品结构,增加碱性食品,实现人们的身体健康。“双健康”理论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和其他措施,恢复盐碱地植被,实现土地资源健康。目前,吉林省在盐碱地治理与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工程、生物、化学和管理措施。工程措施就是建设工程围栏、浅翻、深松、挖沟。对水资源较好的地方,采取修建水利工程、引地表水或打井进行节水灌溉的办法。生物措施则是根据盐碱地的类型,采取对轻、中度退化的盐碱地建设围栏和适当补播耐盐碱的各种草种,对重度退化的盐碱地则采取人工种植耐盐碱植被等办法。化学措施就是针对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的退化程度,采用石膏、石灰石,以及工业废弃的酸渣、酸液及生化制剂等,进行少量探索式的试验治理。管理措施是采取“统一管理,集约经营,权属不变,群众受益”的原则,公司化、集约化强化管理,采取围栏、禁牧等措施保护盐碱地生态。

第二,通过发展碱地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开发碱性功能食品,实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谓碱性食物就是含有钙、钠、钾、镁等碱性元素的总量较高、在体内氧化后的最终产物呈碱性的食物。正常人碱性体质者只占少数,大多数人为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等,如不注意改善,就会继续发展成疾病。英国一位病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指出:只有“体液呈弱碱性,才能保持人体健康”。碱化土壤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特征,我认为可以挖掘碱地环境上生长植物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利用盐碱地生物资源,开发具有保健、药用、日用化妆、美容、环境美化等功能的天然绿色植物产品;开发碱性功能食品,包括天然碱性大米,天然碱性蔬菜,碱性畜产品(肉、蛋、奶),碱性饮料以及其他保健食品,构建产业链。

盐碱地的开发与整治,说到底就是要达到土地资源健康和人们身体健康的目的。因此,盐碱地的治理应以“双健康”理论为基础,围绕“双健康”任务,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开展重大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研发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和碱地生物资源与机能高效利用途径,推进碱地特色生态经济产业化,探索碱地区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碱地生态经济,充分发挥碱地生态经济产业的引领和拉动作用,紧紧依靠碱地生态科技进步,培育碱地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促进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特色碱地生态经济发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