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盐碱地渔业开发与技术服务共享平台!

首页 > 绿洲渔业 > 渔农综合 > 正文

渔农综合

景泰县渔农综合利用推进盐碱地治理

盐碱危害区是景泰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的三大贫困片区之一,土地盐碱化以每年6000亩的速度不断蔓延,全县11个乡镇中有6个位于盐碱区,因碱致贫返贫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9%,耕地大面积盐碱化成为严重制约该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景泰县提出在盐碱危害区抓好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思路。自去年以来,该县大力实施治碱排水工程的同时,根据中国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建议,通过深入调研、多地考察、充分论证,制定了“井排结合、抬田造地、挖塘降水、渔农并重”的碱水渔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盐碱水资源,发展现代休闲渔业,修复生态环境。这一创新举措,开辟出了一条通过水产养殖治理盐碱的新路子,增强了盐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目前,结合盐碱地治理新建标准化池塘水域面积3200亩。按照规划,景泰县将在盐碱区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万亩以上,建成全省盐碱水养殖基地。

地势相对较低的五佛乡、草窝滩镇,受景电农田灌溉大面积回流水聚集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逐年加重。去年,景泰县在五佛乡和草窝滩镇先行先试,抓点示范,开展盐碱水养虾试验,试验虾苗长势良好。引进福瑞鲤、黄金鲫、草鱼等品种,在全县进行盐碱水养鱼实验,鱼的成活率在90%以上。通过试验成功证明,景泰县适合利用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及大宗淡水鱼类。该县在五佛乡盐碱区打造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规划面积2000亩,计划开发水面面积1100亩,现已开挖鱼塘800多亩。去年,示范区采用中高密度养殖,养虾池塘每亩产量250公斤以上,每亩纯利润1万元以上。养殖鱼类品种生长良好,鲤鱼、鲫鱼等传统鱼类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每亩纯收益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良好,连片示范带动性已初见成效。今年,景泰县与海南海尚种苗培育基地合作引进高位温棚养虾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虾池产量和养殖周期,有效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推进盐碱地治理,加快现代渔业发展。近日,景泰县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进行科技合作对接并签署合作协议。东海水产研究所将围绕景泰碱水渔业发展的科技需要,依托水科院盐碱水域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派出科研人员对景泰渔业可利用资源进行普查,为全县渔业的科学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并通过技术讲座、技术规范制定、养殖生产实地指导、专业管理团队培训、水质分析实验室和示范基地的建立等多种形式,为全县碱水渔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将重点开展渔业规划设计、次生盐碱生态治理、数字化技术、养殖机械装备、生态工程化设施等方面工作合作。此次产业科技对接,为创建盐碱渔农综合利用模式提供了基础保障,对推动景泰县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打造新兴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指导和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