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蔚蓝海岸线与科技创新相遇,一只青蟹正掀起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东海所”)解锁了拟穴青蟹养殖“金钥匙”——历经七年攻关,国内首个拟穴青蟹新品种“东方1号”正式通过国家审定。这项被誉为“青蟹产业芯片”的突破性成果,不仅让拟穴青蟹苗种成活率大幅提升,更以“增重15%”的硬核实力,为沿海渔民铺就一条“蟹”逅财富的黄金路。从实验室到养殖区,从育种技术到生态种养模式,一场以科技为引擎的“蓝色革命”正在东海之滨澎湃涌动。
选育良种,打造产业“芯”引擎
“东方1号”的培育,是基于对海南文昌海域野生拟穴青蟹群体的精挑细选,历经五代选育而成。这一品种不仅在养成体重上较未经选育的青蟹提高了15.2%,更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展现出卓越性能。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水温18~31℃、盐度5~35的人工可控水体中,“东方1号”如鱼得水,成为养殖户们增收致富的新法宝。
技术创新,破解苗种供应难题
面对青蟹苗种供应紧张、养殖成活率低等难题,东海所团队迎难而上,成功建立了拟穴青蟹全人工繁育技术体系。通过优化饵料组合实现饵料成本和投喂工作量分别降低30%和50%以上,通过改良育苗水体管理技术,降低育苗劳动强度,减少育苗人工成本。如今,拟穴青蟹苗种繁育企业的苗种生产稳定性、单位水体产量、企业效益均大幅提升,养殖户们再也不用为苗种繁育发愁。

“拟穴青蟹良种规模化扩繁技术与示范”成果现场验收
综合种养,探索生态高效新模式
在“东方1号”成功推广的基础上,东海所还积极探索拟穴青蟹与其他水生生物的综合种养模式。耐低盐拟穴青蟹新品系的选育,使得青蟹与水稻、芡实和茭白等水生作物的共生成为可能。这种综合种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农民增收,每亩可新增产值3600元,新增利润1500元,为青蟹养殖企业、养殖户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上海金山稻田拟穴青蟹苗种投放和中期养殖情况
设施保障,助力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为确保“东方1号”及其配套技术的顺利推广,东海所依托宁海研究中心,建设了专业的拟穴青蟹育种技术示范基地。从苗种繁殖试验区到良种选育与养殖试验区,再到综合实验室和科研辅助用房,一系列现代化设施的建成,为青蟹育种、苗种繁育、养殖测试、种质保存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拟穴青蟹“东方1号”苗种生产
产业研讨,共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东海所还积极搭建产业交流平台。通过举办“2023年青蟹育繁推一体化及产业发展研讨—乡村振兴示范点推进会”“2024年宁海青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吸引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青蟹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这些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更为青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会代表参观宁海研究中心拟穴青蟹“东方1号”池塘养殖情况
科技帮扶,为企业青蟹育苗“开良方”
东海所组建技术指导团队,带着自主研发的“东方1号”拟穴青蟹新品种与全人工育苗技术下沉生产一线,在宁德科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亿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日照春祥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企业开展“驻地攻坚”。技术团队量身定制企业升级方案:技术支撑日照春祥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突破北方拟穴青蟹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育成率提升30%,在鲁冀苏沪200亩示范区扩繁90万只“蟹二代”;技术扶持宁德科泰水产打造高位池拟穴青蟹苗种生产技术体系,创收20万元;技术指导上海良星合作社开展“稻田养蟹虾”模式,亩增收3600元;协助宁波亿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扩繁拟穴青蟹苗种400余万只,实现利润超60万元。

协助企业拟穴青蟹苗种生产和养殖推广
如今,“东方1号”拟穴青蟹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适应性,在浙江、福建等地掀起一场青蟹养殖的革命。2022—2024年,依托东海所浙江宁海研究中心以及技术支撑苗种生产企业,累计扩繁青蟹新品种及全人工苗种超5500万只,苗种推广面积超过5万亩,可新增产值1.5亿元,真正让青蟹养殖户的箩筐和账本一起“沉甸甸”!
未来,东海所科研团队将秉持科技创新的坚定信念,继续聚焦产业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前沿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全方位提升青蟹养殖、繁育、加工等各环节的科技水平,助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青蟹产业体系,推动我国青蟹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阔步前行,为乡村振兴和渔业经济腾飞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