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研进展 > 正文

我所在未来气候背景下西北太平洋鲐鱼栖息生境预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8-29

近期,我所渔业遥感技术及数字渔业创新团队在环境科学、海洋和淡水生物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JCR 1区,2024年影响因子为5.3)上发表题为“Simulating the Changes of the Habitats Suitability of Chub mackerel (Scomber japonicus) in the high seas of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Using Ensemble Models under medium to long-term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的研究论文。

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我国重要的远洋经济捕捞品种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预测鲐鱼生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然而,关于气候变化下鲐鱼栖息地和丰度变化的研究仍然有限,给现有的渔业管理策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鲐鱼的空间分布、种群动态和环境关系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潜在影响,并为制定有效的渔业资源管理政策和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见解。鉴于此,该论文利用全球气候模型(GCMs)提供的未来环境数据以及2014-2023年期间北太平洋海域的鲐鱼出现记录,构建了八种单一模型和四种集成模型,以模拟鲐鱼当前的栖息地分布,并预测在2050年代和2100年代三个未来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集成模型优于单一模型,其中基于加权平均算法的集成模型表现出最高的准确性(AUC 0.994,TSS 0.929)。海表温度(SST)和叶绿素a(Chla)对栖息地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鲐鱼在西北太平洋公海上的适宜栖息地位于145°E - 173°E,35°N - 47°N之间,高适宜度区域主要集中在147°E - 158°E,39°N - 44°N之间。然而,在未来三种气候情景下,鲐鱼适宜生境显示出南部收缩、北部扩展的趋势,且南部的收缩幅度大于北部的扩展,特别是在高度适宜的生境区域,这一趋势更加显著。

我所与上海海洋大学联合培养的2022级硕士研究生孙煜琰为第一作者,张衡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成果得到了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LSKJ202201803、 LSKJ2022018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远洋渔情预报新技术及精细化服务系统 (2019YFD0901405, 2022YFC2807504)等项目资助。

图1 文章首页截图

图2 当前及未来六种气候情景下的鲐鱼适宜栖息地分布

图3 未来六种气候情景下鲐鱼适宜栖息地的变化趋势

(渔业遥感技术及数字渔业创新团队 张衡、孙煜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