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长江口渔业生态创新团队近期在长江口蟹类群落变化、生物学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SCI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和《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刊载。我所与贵州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杨祖长为第一作者,冯广朋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研究成果表明:(1)禁渔后长江口蟹类资源恢复成效显著,物种数恢复至14种(隶属9科),溶解氧和盐度是影响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其中三疣梭子蟹成为绝对优势种;(2)长江口蟹类种群结构持续优化,三疣梭子蟹雌雄比稳定在0.68,甲宽范围扩展至17~175毫米,生长系数k值提升至1.2,异速生长指数趋近理想值。研究成果明确了环境驱动机制,广义加性模型表明,春季主要为溶氧和pH,夏季主要为溶氧,秋季主要为盐度和水深,不同因子与资源丰度呈现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揭示了长江口蟹类对栖息环境的敏感性。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农业农村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支持。长江口是水生生物的三场一通道,亦是蟹类重要的栖息地,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长江口蟹类群落结构、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征以及时空分布格局等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我所将持续开展长江口蟹类群落变化、生物学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为长江口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河口与近岸渔业生态研究室 李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