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研进展 > 正文

“一种灰海马亲海马配对方法”等十四个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发布时间:2014-11-28

日前,我所张东等人发明的“一种灰海马亲海马配对方法”等十四个发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 张东等人发明的“一种灰海马亲海马配对方法” 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2 1 0171835.4。该发明的技术方案:在配备养殖系统和养殖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其特征是雌雄海马分开养殖一段时间后配对以保证孵化的同步性,并且在低密度条件下、不同体长侵害吗混在一起以提高海马的配对率;亲海马配对前,雌雄分开养殖至少15天至雌海马性腺成熟,密度为0.3-0.4尾/升;待雌海马性腺成熟后,与体长比其大1厘米的雄海马配对,视养殖缸大小,每个缸最多放3对,3对的规格应有大、中、小梯度。

2. 黄洪亮等人发明的“框架式南极磷虾资源评估用双囊拖网”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2 1 0172558.9。该发明采用聚乙烯菱形网衣,其特征是采用单层小网目、四片式框架结构;网口网衣网目50mm,网口周长30米,网衣高度2米;网口缝合在缘纲上,缘纲与上下和侧部框架联接,背、腹框架长度4米,侧向框架高度2米;网身后部网衣网目25mm,网衣高度2.25米,前部背腹网单片网衣分别与后部2片网衣相缝合,前部侧网网衣与后部单片网衣缝合;网囊网衣网目15mm,网囊网衣高度1.2米,网身后部与网囊前部缝合,形成2个网囊;网具上部框架两侧分别安装浮力5kg的浮子各1个,下部框架两侧分别加沉力10kg的铁链,上框架采用3根叉纲,下框架叉纲2根,5根叉纲汇集后用卸克与1根曳纲相连。

3. 陆建学等人发明的“一种营养强化卤虫体内DHA、EPA和ARA的方法”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2 1 0406067.6。该方法采用南极大磷虾粉作为强化卤虫的营养材料,其特征是用交叉搅拌研磨剂将南极大磷虾粉超微粉碎使粒径<120μm,然后按150g经超微粉碎的南极大磷虾粉加入到600ml纯净水的配比,用均质器搅拌,再用超声波破碎溶解,使虾粉的粒径<50μm,制得南极大磷虾粉母液,并用纯净水将母液总体积补足至1L后,置于4℃冰箱内储存;强化卤虫的步骤是将卤虫收集至盛装清洁海水的桶中,水温(28±0.5)℃,盐度28±1,连续充气,自然光照,卤虫密度为(45±3)inds/ml,桶内施加上述制备的南极大磷虾母液,所用南极大磷虾粉的终浓度为150mg/L,强化实践6~18h。

4. 陆建学等人发明的“一种干酵母和南极大磷虾粉培养轮虫的方法”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2 1 0408586.6。该发明采用干酵母和南极大磷虾粉作为轮虫培养的混合饵料,其特征是用交叉搅拌研磨剂将南极大磷虾粉超微粉碎,再用超声波破碎溶解,使虾粉的粒径<25μm,制得南极大磷虾粉母液备用;轮虫接种入水泥池中,轮虫起始密度为550±10inds/ml,水温25±0.5℃,盐度28±1,连续充气,头位的混合饵料中,南极大磷虾粉的投喂量为50mg/L,干酵母的投喂量为0.4g/106ind,干酵母投喂前使用淡水融化,再用300目筛绢过滤,按上述投喂量,将南极磷虾粉母液和干酵母混合后,一并投入水泥池内饲喂轮虫。

5. 李磊等人发明的“一种文蛤简易采捕装置”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3 1 0032784.1。该发明涉及一种文蛤简易采捕装置,包括打底板和操作杆,所述打底板大体成矩形板状,所述底板上面中心位置连接有弹簧支撑杆,所述弹簧支撑杆与底板长边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拍打底板,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位于连接杆和弹簧支撑杆上方,所述操作杆和弹簧支撑杆之间装有弹簧。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操作杆往下反复施压,刺激深埋于滩涂底质中的文蛤钻处地面。文蛤简易采捕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省力,重复利用率高,实用性强。

6. 刘健等人发明的“一种小展弦比矩形双弧面表中层网板”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3 1 0232061.6。该发明涉及一种小展弦比矩形双弧面表中层网板,包括主面板,所述主面板两侧为中空结构,所述主面板内侧和外侧为弧形曲面,所述主面板内侧弧形曲面的曲度大于外侧弧形曲面的曲度,主面板顶部安装上导流板、底部安装下导流板、中间安装曳纲加强板,所述曳纲加强板上装有曳纲支架,所述曳纲支架通过两侧的加强筋与主面板连接,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设有叉纲连接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小展弦比矩形双弧面表中层网板,扩张性能好,阻力系数低,主面板内部两端中空结构可提供一部分浮力,适用于表层、中层拖网作业。

7. 冯广朋等人发明的“基于形态参数的中华绒螯蟹亲蟹野生与养殖群体鉴别方法”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2 1 0364189.3。该发明基于形态参数的中华绒螯蟹亲蟹野生与养殖群体鉴别方法,采用头胸甲背面和步足处测量,其特征是雌蟹形态测量参数为L2、L4、L6、F15、F44,雄蟹形态测量参数为L2、L15、F11、F33、F44;利用L2、L4、L6、F15、F44建立雌蟹的鉴别公式:D=66.613L2+31.203L4-43.969L6-159.018F15+34.628F44+2.278;利用L2、L15、F11、F33、F44建立雄蟹的鉴别公式:D=83.669L2-70.977L15-26.518F11+72.540F33+44.416F44+26.146;当D>0时,为野生群体;D<0 时,为养殖群体。

8. 陆建学等人发明的“一种南极大磷虾粉营养强化轮虫的方法”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2 1 0406092.4。该发明采用南极大磷虾粉作为强化轮虫的营养材料,其特征是用交叉搅拌研磨剂将南极大磷虾粉超微粉碎,使粒径<120μm,然后按100g经超微粉碎的南极大磷虾粉加入到600ml纯净水的配比,用均质器搅拌,再用超声波破碎溶解,使虾粉的粒径<25μm,制得南极大磷虾粉母液,并用纯净水将母液总体积补足至1L后,置于4℃冰箱内储存;强化卤虫的步骤是将卤虫收集至盛装清洁海水的桶中,水温(28±0.5)℃,盐度28±1,连续充气,自然光照,卤虫密度为(45±3)inds/ml,桶内施加上述制备的南极大磷虾母液,所用南极大磷虾粉的终浓度为150mg/L,强化实践6~18h。

9. 冯广朋等人发明的“长江中华绒螯蟹亲蟹洄游速度与路线的定量测定方法”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2 1 0406094.3。该发明筛选亲蟹5000-10000只,其特征是亲蟹涂上标记号并系上套环标志;在当天与自然群体亲蟹洄游位点重叠的区域将亲蟹在江中放流,记录放流点经纬度、放流时间;在下游设定三个定置刺网的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设4-8个监测点;每天检查各监测点不活的标志亲蟹,记录捕获时间和数量,从捕获第1只标志的亲蟹开始,连续统计7次,洄游速度V=S÷(T1-T2),S为放流点与监测点的距离,T1为捕获亲蟹的时间,T2为放流的时间,计算亲蟹最快洄游速度与平均洄游速度;统计3个监测断面上每个监测点所捕获的亲蟹数量;连接放流位点与捕获亲蟹的监测点,得出亲蟹洄游路线及其比例。

10. 闵明华等人发明的“一种渔用聚乙烯纤维制造方法”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3 1 0088410.1。该发明采用将弹性体与活性纳米粒子混合均匀后经双螺杆挤出制备弹性体/活性纳米粒子复配体系;将制得的复配体系与聚乙烯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制造粒,制得母粒;将制得母粒与聚乙烯混合后经熔融纺丝-高倍牵伸工艺制得的高强高韧聚乙烯纤维;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体的熔融指数为0.5~20g/min;聚乙烯熔融指数为0.1~20 g/min;物料在螺杆挤出机中的停留时间为2~3分钟,温度为150~250℃;所述的熔融纺丝和高倍牵伸工艺为:纺丝温度为240~350℃,纺丝速度为5~50m/min,牵伸倍数为8~12倍,牵伸温度为95~100℃。本发明用于渔用聚乙烯纤维、工业用聚乙烯绳索。

11. 彭士明等人发明的“一种促进银鲳性腺发育成熟的方法”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2 1 0152486.1。该发明涉及一种促进银鲳性腺发育成熟的方法,包括控制亲鱼池规格及水位、水温、光照、饲料营养组成和亲鱼池水体流速。本发明减少注射等行为带来的应激性胁迫、提高亲鱼的成活率,促进性腺的同步发育;通过营养强化,可最大程度满足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加速性腺的发育成熟、提高性腺发育的质量。

12. 马海有等人发明的“一种聚烯烃耐磨节能网的制备方法”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3 1 0088613.0。该发明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中密度聚乙烯树脂、纳米二氧化硅、PE接枝马来酸酐;其特征是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中密度聚乙烯树脂、纳米二氧化硅、PE接枝马来酸酐混合搅拌,并经造粒机制成颗粒,混合颗粒通过混合熔融挤出后进行牵伸,牵伸过的单丝直径为0.1mm-1.5mm,放入定型机定型,抗静电油剂表面涂覆处理,直径0.1mm-1.5mm单丝制成捻度18~240捻/米2股至1200股网线,制成捻度4~20捻/米直径5mm至50mm粗网线和纲绳,制成网目大小为0.01m~120m高强高韧聚烯烃耐磨节能网。

13. 闵明华等人发明的“一种镀铜的渔用聚乙烯单丝制备方法”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3 1 0088372.X。该方法涉及防生物附着的聚乙烯单丝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三个工艺步骤构成:(1)将高密度聚乙烯切片进行熔融纺丝,制备初生单丝;(2)将初生单丝高倍热牵伸制得牵伸丝;(3)牵伸丝经真空镀铜表面处理,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的高密度聚乙烯平均分子量采用12万-15万,聚乙烯单丝的纺丝温度为260~320℃、纺丝速度为10~30m/min;所述的步骤(2)中的初生单丝的高倍热牵伸倍数为8~12倍、牵伸温度为100℃;所述的步骤(3)中的牵伸丝的表面镀铜工艺是:真空度为1.3×10-2~1.3×10-3Pa、热源温度为1200~1600℃。

14. 闵明华等人发明的“一种水体铜离子含量测定的纳米纤维的制造方法”2014年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13 1 0139175.6。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将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良溶剂中制得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将铜离子探针染料与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混合得混合溶液;将所得混合溶液加入到容器中进行静电纺丝,由微量注射泵控制挤出,喷口接高压正极,其特征是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是聚丙烯腈或聚醚砜或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浓度为5%~30%;铜离子探针染料是罗丹明酰肼水杨醛希夫碱;良溶剂是二甲基酰胺或者二甲基乙酰胺;铜离子探针染料的质量分数为0.1%~5%;静电纺丝的参数是电压10KV-30KV,溶液流速10μL/min~50μL/min,纺丝环境温度为10℃~50℃,纺丝环境相对湿度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