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研进展 > 正文

我所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发布时间:2013-12-31

由我所渔业生态环境实验室全为民副研究员主持的“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建设工程项目”于7月4日至13日在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开展了人工牡蛎礁构建工作,顺利完成了约2万个礁袋的投放,并根据蛎岈山牡蛎礁保护区的底质类型、水文动力、地形地貌等环境条件,设计了3种礁体类型(“肩并肩”式礁体、“间隔”式礁体和双层式礁体),在5个站点共建造40个实验礁体,总生态恢复面积约2000平方米。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是我国仅存的自然潮间带活体牡蛎礁生境,该礁体不仅可以作为探测地球中纬度地区海洋地质变化的参照体,而且在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养护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服务功能,为此我国于2006年正式批准成立了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随着江苏南通地区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海门蛎岈山牡蛎礁遭受到人类活动一定程度的干扰及胁迫,其保护与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

为此,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处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开展“人工牡蛎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目的是增殖牡蛎种群、扩增活体牡蛎礁面积。课题组通过一系列的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构思、礁袋制作等前期工作的准备,顺利完成了礁袋的陆上和海上驳运、滩上排布及礁体构建等主要工作,海门电视台为此特别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项目组的辛勤工作也得到当地分管领导的认可。该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有利于牡蛎礁体的生态恢复,增殖牡蛎资,而且对蛎岈山保护区的各种地貌形态、地质与古生物遗迹、生物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起到了保护和修复作用,意义重大。下一步,课题组将对人工牡蛎礁体上牡蛎幼体的附着生长状况开展持续的动态监测。

(渔业遥感信息技术实验室 唐峰华、张衡/渔业生态环境实验室 全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