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在上海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我所主持完成的“银鲳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由雷霁霖院士担任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施兆鸿研究员的项目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银鲳全人工繁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历时近10年的时间,在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我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资助下:阐明了银鲳亲鱼性腺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细胞学特征、性激素水平变化规律以及关键营养素的需求,描述了鲳鱼生殖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受精生物学过程,丰富了银鲳繁殖生物学研究;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近海鲳属鱼类(银鲳、灰鲳、翎鲳、中国鲳、珍鲳)的种质资源特性,为我国鲳属鱼类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亲本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确立了银鲳及灰鲳的人工授精及孵化技术,形成了银鲳苗种人工繁育工艺流程(包括人工催产关键时间点、激素注射剂量等催产关键技术以及早期发育阶段的饵料系列),累计培养出银鲳商品苗种(叉长约3cm)80余万尾,其中:2010年获得了全人工繁殖的子一代苗种10万余尾,育苗成活率达到20.3%;2012年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增殖放流银鲳苗种(叉长约5cm)2万尾,在我国实现了鲳属鱼类全人工苗种繁育和增殖放流零的突破。获得了银鲳在不同饲养条件和应激反应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发明了银鲳人工饲料配方,建立了陆基工厂化、池塘以及海上网箱等多种养殖模式,为银鲳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项目组将在形成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彭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