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承办的中国水产学会盐碱水养殖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召开。会议以“盐碱地水产养殖绿色循环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共同探讨和推进盐碱地水产养殖、盐碱地渔业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我国盐碱地水产养殖科技创新能力,探讨盐碱地水产养殖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交流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增进产学研间的交流合作,助力盐碱地水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水产学会赵文武副秘书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刘建伟副处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方辉所长、中国水产学会盐碱水养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来琦芳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据悉,我国盐碱水土资源丰富,盐碱地达14.87亿亩、盐碱水达6.9亿亩,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以及华东地区。同时,随着近海及淡水养殖发展空间受限,养殖面积逐年减少,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成为拓展养殖空间、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盐碱地水产养殖还可以通过生态修复功能,将“白色荒漠”盐碱地变成“鱼米绿洲”,为盐碱地治理提供渔业解决方案,产生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会议表示,盐碱水养殖专业委员会成立两年多来,组织国内科研单位和专家力量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了盐碱地渔业综合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促进了盐碱渔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东海所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盐碱地水产养殖用水水质》,开展了海水种类盐碱水养殖试验,“以渔降盐治碱”作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为盐碱地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提出,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拓展养殖空间,并能与生态修复、农业利用有机结合,将白色荒漠盐碱地变成上可种植、下可养殖的宜渔水域。盐碱水养殖事业大有可为,解决盐碱地水产养殖科技发展中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应用推广等问题可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大会特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作了题为“渔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特邀报告,探讨了精准育种技术、盐碱地水产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在推动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与会专家作了5个主题报告、23个口头报告。学术报告内容覆盖盐碱地绿色养殖技术与模式、盐碱水质改良与调控、盐碱水养殖对象筛选及培育、水生生物盐碱适应机制、盐碱水土一体化渔业改良、盐碱地水产养殖产业化实例等多个交叉学科和领域。
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部门及龙头企业代表共9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