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渔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渔业动态 > 正文

东南亚捕捞渔业受益于小型渔业及多种捕捞

发布时间:2025-08-04

  近年来,全球渔业一直面临着过度捕捞以及种群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然而,有些地区在满足当地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需求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生物多样性和渔业生态健康。

  近期,北海道教育大学(Hokkaido University)渔业科学学院的教授MATSUISHI TAKASHI FRITZ领导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考察了东南亚捕捞渔业的现状,想要了解这一区域为何能在全球渔业过度捕捞和产量下降的背景下逆势而上,以及这些内容可以为世界各地的捕捞渔业提供哪些经验教训。

  研究显示,东南亚捕捞渔业产量在过去30年稳步增长,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自2018年以来,该地区的渔业产量增长已经趋于平稳,但仍优于许多地区。东南亚地区的渔业生产力是世界上第二低的。这是因为东南亚的捕鱼人数较多,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4倍。渔业从业者中很多都是小型渔业的手工渔民,他们对水生食物的依赖度也很高。

  FRITZ教授对此表示,小型渔业有很多优势。由于其生产力较低,可以在不导致鱼类过度捕捞的前提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小型渔业的捕捞工具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一次捕捞少量的鱼能确保渔获物的质量和新鲜度,且售价较高。

  这项研究中有一项重要发现:东南亚捕捞渔业存在着一个极不寻常的特点。虽然当地过度捕捞的鱼类比例与全球平均水平相近,但该地区未捕捞鱼类数量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3倍。

  不仅如此,该地区还长期保持着较高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因为其捕捞业一直都是进行多物种捕捞,而不是仅针对一些关键商业物种进行过度捕捞。

  FRITZ教授总结道,为了维持生物多样性,必须鼓励非物种选择性质的多物种捕捞及相应的渔业管理方式。东南亚捕捞渔业的案例证明,保护、促进和管理这些不对生物栖息地造成破坏的小型手工渔业十分重要。(信息来源:渔业信息与战略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