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春季美食里,鲜嫩的刀鱼无疑排名靠前。“三月天,刀鱼鲜”的讲法也在老饕之间流传。眼下,又到了刀鱼洄游长江的时节。日前,长江刀鱼开捕,个头不大,但价格仍居高不下。这些年,“今年是长江刀鱼最后一捕”的声音从未间断,在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保藏与加工工程系主任陈舜胜看来,保护刀鱼,最重要的还是保护生态。
刀鱼又称刀鲚、毛鲚,体形狭长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与河豚、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刀鱼是一种洄游性的鱼类,靠海边生长,产卵时会到淡水区域。由于我国最大的入海口就是长江,因此长江刀鱼最多。只有清明前夕的江刀,才对得起它“黄金鱼”的身价。
“三月至四月初是刀鱼的产卵期,这时候还没有产卵,鱼肉就比较好吃,一旦它产卵了,鱼肉就比较松,就不好吃了。”陈舜胜介绍。刀鱼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几何级数的骤降,除了滥捕之外,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刀鱼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
“长江上游河道数量减少,江河填埋情况严重,排卵地也少了,导致它排的卵也不一定能生存下来,这样对刀鱼的数量影响很大。”陈舜胜表示,“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环境保护好,越天然越好。为了刀鱼更好的生长,可以在上游适当地开通一下河段,让刀鱼能够产卵,生长。”
那刀鱼能否人工养殖呢?陈教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如果进行人工养殖刀鱼的话,它就不能洄游了,生活条件改变,食性也就改变了,从而肉质就改变了。”刀鱼在觅食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食物,而人工养殖无法给它提供这些营养,它的运动量也会减少。“刀鱼现在还没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如果养殖的话应该也会和大黄鱼一样,吃得只长肉。”
另据了解,刀鱼目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长江刀鱼捕捞为专项捕捞,必须持有渔政部门颁发的特许捕捞证。(来源: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