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24

海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空间资源,海洋产业是上海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国家相关要求,市海洋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了《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8年1月2日,《规划》经市政府同意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明确1个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四个转变”要求,积极探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提升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守住环境和安全底线,有效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围绕2大发展主线

围绕构建智慧生态的海洋综合保障体系,《规划》提出海洋事业未来五年发展主线为“保护优先、能力提升”。

——实现3项主要指标

《规划》确定了海洋经济、科技、环境、安全、资源、管理等6方面发展目标,其中海洋生产总值占比(30%左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12%)、一、二类水质面积占比(≥14%)等3项为主要指标。

——突出4个发展重点

一是突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海洋经济开发开放领域。二是突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海洋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为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智慧低碳的宜居城市做出贡献。四是突出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推动海洋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完成6项规划任务

一是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着力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开展上海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提升上海国际枢纽港对长江流域的服务能力。加快培育“两核三带多点”的海洋产业功能布局。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加强海洋经济统计、核算和评估。全面开展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制定促进科技发展的配套政策。瞄准海洋科技前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领先的海洋技术创新突破和成果,加强海洋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技术研究。推动海洋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培育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小学教育中充实海洋教育有关内容,积极支持和引导高等院校海洋相关学科建设,支持海洋文化公共服务项目和文化活动,提升海洋文化国际交流传播能力,鼓励和引导公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海洋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工作。

三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推进奉贤、崇明、金山、浦东等海岸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海岸侵蚀监测,分类实施海岛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全面开展海岛基础调查,积极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对领海基点岛屿、具有特殊价值的岛屿及其周边海域实施严格保护,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建立海洋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站网布局,建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建立海洋环境通报制度,将海洋环境状况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四是加强防灾减灾建设,着力完善海洋安全体系。着力构建立体化、多要素、全覆盖的海洋观测体系,加强重点海域、岸段和海岛的海上浮标、综合观测平台和观测站建设。加强海洋预报预警能力,实施海洋预警报能力升级改造,逐步达到标准预报台配置水平。增强海洋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市、区两级海洋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和平台,加强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基地建设。

五是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海洋资源配置,按照围填海计划管理和区域用海规划管理制度,严格围填海管理。优化配置和整合岸线资源,调控海洋开发布局和强度。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有序推进海岛资源开发。加强近海渔业资源保护。推进海上风能资源开发,积极支持海洋潮汐能、波浪能资源开发应用研究。积极参与深海大洋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强远洋渔业国际合作和资源开发。

六是健全海洋管理体系,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区海洋管理机构职责,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完善海域海岛使用论证、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听证制度,深化海洋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制,加快海洋管理综合保障基地方案研究,有序推进相关涉海部门执法力量的整合,搭建以“智慧海洋”为总体框架的海洋信息化体系。(来源:中国海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