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大鹏湾作为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推广。这是大鹏新区的美丽海湾建设经验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经过多年的实践,新区围绕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目标,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更好地保护大鹏半岛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湾区经济生态、绿色、特色发展。2020年,新区继续推进向海发展的“蓝色经济”,在前期开展新区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评估与监管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为动态把握新区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新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奠定基础。这是大鹏新区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递交的一份成绩单。
大鹏新区如何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高标准保护中让这片美丽湾区焕发生态经济活力,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呢?
顶层设计五大制度体系
先行先试破解发展瓶颈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立、因改革而进。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大鹏新区围绕湾区经济绿色发展的目标,兼顾陆地和海统筹,保护和发展并举,顶层设计,先行先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建立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五大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理清思路、找准路径,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全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深圳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提供先行示范样本。
改革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填写空白。从摸清生态资源家底到落实生态资源保护,从主体责任的落实到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从产业准入标准到自然资源使用成本,新区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遭遇的种种难题瓶颈迎难而上,破题攻坚,率先推出全国首张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率先建立了全国首例任期生态审计制度,率先构建全国首个湾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区县级全要素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平台,率先创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率先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
在生态文明五大制度体系和各专项体制改革指导下,大鹏新区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严厉保护生态资源,加快生态修复,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宜居社区建设,全力培育旅游、生物、海洋、新能源等特色产业。日前发布的《大鹏新区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大鹏新区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绿色生态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海洋碳汇核算》推进向海发展
海岸带生态评估服务“双区驱动”
大鹏新区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305平方公里,占全市四分之一,海岸线长达128公里,占全市二分之一,全市56个沙滩中54个在大鹏。“双区驱动”战略为大鹏新区向海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博物馆落户,国家深海科考中心项目选址,南澳旅游自由港码头建设、游艇旅游自由行试点,南澳游艇小镇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项目规划,金沙湾国际乐园即将建成……大鹏新区正在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建设,同时,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向海发展的步伐。
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率先编制完成了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构建了科学规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海洋碳汇标准体系。《指南》筛选出红树林、盐沼泽、贝类、藻类及浮游植物等7个碳汇类型,11项碳汇指标,确认适用核算的17项排放因子取值,构建了核算方法和质控指引以及滨海地区海洋碳汇核算的示范模板。海洋生态专家黄洪辉评价该《指南》时表示,指南对促进新区海洋资源碳汇资源市场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将有效促进新区海洋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进程,为新区开展生态转移支付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该局按照深圳市在“双区驱动”战略中提出的加强陆海统筹建立健全海岸线动态监测机制的要求,组织开展新区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评估与监管研究。对新区海岸带区域进行空间全覆盖、生态环境全要素、社会经济状况多维度调查和监测;科学制订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对新区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开展关键生态影响溯源研究,统筹海岸带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综合分析,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策略;通过制度化建设,实现对海岸带生态屏障和发展聚集区的系统化监管,为深圳市及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利用提供示范。
探索开展生态产业化研究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将陆地、海洋生态资源作为生态产业要素,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化发展是新区深化湾区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新区向海发展的新探索。这就意味着,大鹏半岛包括山、海、林、湖、河、沙滩、湿地都将成为未来新区生态产业化发展的要素,为新区贡献生态GDP。
据了解,《大鹏新区生态产业化研究》成果已于2019年底通过专家评审。研究从新区生态产业化保障体系、生态产业链、生态产业供给侧改革机制、资源环境价格体系、生态产品案例和生态产业化制度等6个方面开展研究。其核心成果是创新构建以生态要素为引导,“2+3”产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结构。“2+3”产业结构中“2”代表大鹏海域和陆域两个空间的生态要素,“3”代表第三产业。通过推动环境资源等资产转化为经营性产品,实现生态资源市场化管理。以生态要素的关联供给,打造优质生态产业链,推动“海湾+清洁能源+高端论坛”、“森林康养基地”等生态产业化发展。至2025年形成全域生态产业化运行模式;至2030年将新区从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极核”打造为“生态产业化高地”。
编制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推动低碳发展、实现达峰目标的前提,也是区域科学制定绿色低碳发展制度的必要基础。新区编制的首个区级《区级温室气体清单》采用了最新的、更为本地化因子,确保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核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信度。编制工作经过文献收集、现场调研和测量,同时收集、整合了18个市、区级碳排放数据相关部门,搭建了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数据核算模型,初步形成了新区本地化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工作机制,在识别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和排放现状的同时,还可预测未来减缓潜力。该项成果有助于新区制定碳排放相关政策,推动新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业格局完善的先行示范区。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局长洪晓群表示,该局正在探索建立大鹏新区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在现行单个项目实施可行性研究、经济总量实施GDP评估的基础上,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纳入单个项目评估。同时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纳入GDP评估体系,增加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核心的绿色GDP核算内容,助力新区从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极核”打造成为“生态产业化高地”,为新区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样板城区提供技术支撑。(信息来源:海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