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科研人员发现深海刺胞动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种

发布时间:2020-09-27

近日,《海洋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关于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结合经典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方法,系统研究采自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与卡罗琳洋脊交联区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发现并描述三个新物种,分别是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Li,Zhan & Xu,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asciculata Li, Zhan & Xu,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labellata Li,Zhan & Xu,2020。

此前,为庆祝海洋所建所70周年,研究人员将5个深海新物种以海洋所命名。其中,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Li,Zhan & Xu,2020是首个发表的新物种,也是迄今首个以海洋所命名的大型生物新物种。该新种名称由海洋所英文缩写iocas加拉丁文后缀–ica(意为属于)构成。2019年,海洋所紫柳珊瑚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1549米水深,高约33厘米,呈扇状,亮紫色,寓意“紫气东来”。

紫柳珊瑚隶属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软珊瑚目、紫柳珊瑚科,生活在深海,常被蔓蛇尾附生,与红珊瑚、拟柳珊瑚等同为海山等深海硬底生境的建群生物,为众多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提供栖居场所。学界缺少关于紫柳珊瑚的分类研究,之前仅报道过紫柳珊瑚属1属6种,除1种分布于大西洋外,其余全部发现于太平洋。该研究将该属的已知种类增至9种。

研究人员比较分析紫柳珊瑚的各分类特征,提出珊瑚虫的骨片特征是对该类物种界定的可靠分类性状,而常用于区分八放珊瑚物种的mtMutS和COI基因序列,因过于保守而难以区分其相近种。该研究所涉4个物种分别采自4座相邻的海山,不同海山没有共有种,揭示海山间的生物连通性很低。

海洋生物分类于系统演化实验室副研究员李阳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徐奎栋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学”号高端用户项目的支持。(信息来源:海洋网)

1601170264350722.png

图1.海洋所紫柳珊瑚的外部形态

1601170273416722.png

图2.海洋所紫柳珊瑚的骨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