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构建全域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1-07-02

浙江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海洋大省”。“十三五”期间,浙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据初步核算,2020年浙江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200多亿元、比2015年的6180亿元增长48.9%,“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约8.3%。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4.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由9.2%提升至9.8%。

扬帆再起航,浙江开启“十四五”新航程。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深化海洋经济重大改革、打造海洋经济重大平台、创新海洋经济重大政策、建设海洋经济重大项目”等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撑体系,构建全省全域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开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在“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转变中持续发力。

开创海洋强省建设新局面

《规划》提出,到2025年,浙江要实现深入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目标,在海洋经济、海洋创新、海洋港口、海洋开放、海洋生态文明等领域达到显著的建设成效,全方位形成参与国际海洋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

根据《规划》,该目标要求浙江努力开创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海洋经济实力稳居第一方阵,到2025年,浙江力争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28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5%,建成一批世界级临港先进制造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集群。

其次,海洋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前列。无论是海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还是在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的数量等,要得到明显提升,到2025年要建成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等重点海洋领域的科创平台。

浙江的海洋港口建设也是《规划》的重点内容,到2025年,浙江海洋港口服务水平要达到全球一流,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格局要率先形成。

构建全省全域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

《规划》提出,到2035年浙江要基本建成海洋强省,海洋生产总值在202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全面建成面向全国、引领未来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海洋中心城市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形成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临港产业集群,建成世界一流强港,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海洋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海洋海岛生态环境质量国际领先,拥有全球海洋开发合作重要话语权。

《规划》提出,浙江要构建全省全域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聚焦海洋“互联网+”,发挥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建设一批海洋新材料“高尖精特”实验室、研发中心。联动推进舟山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推动甬舟温台四地协同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高水平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港产业发展带。要继续强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各地科创走廊建设,高水平建设省海洋科学院,支持宁波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科研机构。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快形成一批现代海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规划》提出,要建设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聚力形成两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三大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积极做强若干百亿级海洋产业集群。进一步吸引油品贸易巨头在宁波、舟山建设存储枢纽,加强海底储油研究谋划,打造世界级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开展大型集装箱船舶、国际豪华邮轮等维修业务,支持舟山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船舶修造基地。打造全球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围垦文化博物馆等海洋文化设施,高水平打造一批海洋考古文化旅游目的地。全面建成中国最佳海岛旅游目的地、国际海鲜美食旅游目的地、中国海洋海岛旅游强省。

打造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

《规划》提出,要持续提升宁波舟山港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体系中的枢纽地位,谋划建设穿山、北仑等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到2035年集装箱泊位总数达到40个。构建长三角港口群跨港区供油体系,力争国际船用燃料油供应量突破1000万吨、进入全球前三,成为东北亚燃料油加注中心。

加快推动铁路建设,打通出海“最后一公里”。探索推出“高铁+航空”“班列+班机”的空铁联运创新产品,共建共享多式联运物流中心。

此外,浙江要增强海洋经济对外开放能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物流圈,共筑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服务网。

深化与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迪拜站,加快形成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重点的全球化港口布局。高水平建设宁波“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完善宁波舟山港至中北亚、中东欧国家的国际贸易通道。

《规划》要求优化海洋经济内陆辐射能力,积极开展与长江沿线和国内重要内陆物流节点城市的投资合作,提升江海联运能力,推动宁波舟山港成为内陆节点城市的首选出海口。

关注海洋生态保障发展持续力

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提出,到2025年,浙江要全面落实海洋生态红线保护管控,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均值较“十三五”期间提升5个百分点,建成生态海岸带示范段4条、省级以上海岛公园10个,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78%,近岸滨海湿地面积不减少,海洋灾害预警报准确率达到84%以上。

到2035年,浙江要全面提升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水平。加强海洋空间资源保护修复,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深入实施海域、海岛、海岸线等生态修复。同时,实施退填还海、滨海湿地修复、海堤生态化、沙滩修复等工程,加强历史围填海生态修复。

其次,浙江还将健全完善陆海污染防治体系。加强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完善陆源污染入海防控机制。同时,将增强海岸带防灾减灾整体智治能力。构建海洋防灾减灾新格局,提升海洋综合立体观(监)测、海洋精细化预警预报、风险识别防控、预警服务供给和整体智控等能力。

“十四五”的号角已经吹响,浙江将继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数字化改革和智慧海洋建设,努力向海洋强省的建设目标挺进。(信息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