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迈向璀璨星河的同时也拥抱着浩瀚的海洋。在他们心中,海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爱它?
宁静幽深是海、惊涛骇浪是海、斑斓梦幻是海……但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袁涌铨看来,这些并不是大海的全貌。近年来赤潮的爆发频率逐步增高,它对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近海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食用水产品的安全健康以及海洋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正因如此,普及海洋知识,激发更多的人投身海洋科技事业、增强海洋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破解有方 赤潮“灭火器”走出国门
“赤潮预警期间,请不要赶海捕捞或采食贝类。”每年的4-6月份,很多沿海城市都会发布类似这样的提示。这也是赤潮对人类生活最直接的影响之一。
赤潮又称红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赤潮发生后,海面上的颜色会被“染”成红色,在不同的情况下,海水也有可能呈现出黄、绿或褐色。赤潮高发季节,一些有毒赤潮会导致沿海贝类体内的毒素累积。贝类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导致中毒风险。
这只是赤潮所带来问题的冰山一角。它还会引发大量鱼虾死亡,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甚至还会威胁滨海一些大型设施的冷源安全。数据显示,赤潮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0亿元。
赤潮在国际上被列为三大近海环境问题之一,它的治理问题让全球海洋科学家备受困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时20多年科研攻关,首创了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技术与方法,解决了困扰该领域近50年的国际难题,取得了赤潮治理领域的重大突破,被国际誉为“全球赤潮治理领域的引领者”。一些国外的报道将这种方法称之为中国制造的“赤潮灭火器”。
“自2016年以来,中国赤潮治理技术通过了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智利瓦尔帕莱索大学等国内外第三方机构的生态安全评估并走出国门。中方赤潮治理团队分别与美国、秘鲁、智利等签署合作协议6份,开展了现场技术服务与示范,彰显了我国在全球赤潮治理领域的引领地位。”袁涌铨说。
科普“玩”跨界 “高冷”知识接地气
在全球海洋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在赤潮的治理方面成绩斐然。但遗憾的是,普通民众并不清楚赤潮所带来的海洋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更不知道它的发生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为了唤起更多人对海洋的生态保护意识,腾讯《和平精英》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开展“下一个圈,是蔚蓝大海”的科普宣传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首次将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000吨级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一号”“开”进了数字场景,将这艘功勋船作为科普场景的载体,向用户科普海洋科考历史及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技术。
在《和平精英》中,用户在游戏地图内寻找到“科学一号”科考船并发动船只,体验科普玩法。同时还能发动治理小艇,观察到小艇如何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改性粘土技术,完成赤潮治理任务。在此过程中,用户可了解到科考船的历史、引发赤潮的原因以及航海日志的撰写方式等知识。
当科普“玩”起了跨界,高深的专业术语变得有趣易懂后,这些知识便立刻迸发出它的魅力,赢得了众多拥趸。短短几天,微博上#和平精英蓝海行动#,#科考船退役再起航#话题就获得超过5000万的阅读量,超过2万名用户在线讨论。
“这次与《和平精英》合作,将海洋保护知识用数字方式进行了呈现,宣传效果非常理想。让更多人在数字环境中学习了赤潮及其治理技术,了解了我国海洋科考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公众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海洋科普方式的一次全新尝试。”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普主管王敏说。
唤醒保护意识 共同守住碧海蓝天
我国是全球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关系着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的福祉。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具有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自然保护价值,更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长期开发利用的重要自然资源。“然而,我国在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方面还存在短板。要想实现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制定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的策略。此外,还要提升全民海洋保护意识,呼吁大家共同守护海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奎栋说。
高丽娜认为,海洋保护和其它生态保护一样,都需要我们长期持之以恒的宣传和行动,多方参与,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为了搭建科学与大众的桥梁,我们打造了‘科普研究所’项目。”高丽娜介绍,该项目主打沉浸式的科教体验,在数字场景中还原自然景观和科普知识并结合游戏化的方式让用户在玩中理解和吸收,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并不是《和平精英》的第一次探索,去年,他们与《国家天文》合作,向用户趣味化地展示日全食的原理,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我们希望能够继续携手各界权威伙伴,在数字场景内共同搭建拟真科普环境,通过趣味方式开展科普教育、传播先进的科技发展成就,激发用户对科技文创的热情,帮助用户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高丽娜如是说。(信息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