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中国渔业报】“蓝海201”号调查船完成第二次西北印度洋公海渔业科考任...

    3月9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东海所”)“蓝海201”号调查船停靠上海横沙渔港码头,圆满完成2024年度西北印度洋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任务。该航次自2024年11月6日从上海横沙渔港码头出航,历时124天,总航程2万多海里。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四个多月的海上科学调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参加该航次任务团队共计44人,包括27名船员和17名科研人员。据了解,该航次是“蓝海201”号调查船第二次承担西北印度洋公海渔业资源调查任务,...

    2025-03-10  
  • 【科学养鱼】14.87亿亩盐碱地如何利用?来琦芳研究员带来了最新成果,荒...

    我国有14.87亿亩盐碱地和6.9亿亩盐碱水域,广泛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其中大多处于荒废状态,一直困扰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同时部分地区由于灌排不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而退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室主任来琦芳研究员,长期奋战在盐碱地区的荒地上,三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盐碱水养殖和渔业综合利用的研究、示范和推广。来琦芳研究员和她的团队以盐碱水养殖和渔农综合利用为载体,...

    2024-12-05  
  • 【上观新闻】上海放流25万尾鱼类、10余吨贝类、1.8吨虾类,在长江安家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束涵“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生态补偿”项目增殖放流工作已全部完成。近日,25万尾鱼类、10余吨贝类、1.8吨虾类经人工放流进入长江。这是“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生态补偿”项目,通过增殖放流的形式,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扩大珍稀濒危物种种群规模。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超工程师介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要承担项目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等生态补偿任务的具体实施,...

    2024-12-02  
  • 【中国渔业报】为渔船装上数智化“眼睛”——渔船多源感知和AI一体化智...

    海洋渔业产业为沿海数万渔民和渔业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在保供给、保民生、维稳、维权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今年10月23日,农业农村部下发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渔业生产智能化。实施海洋渔船及船上设施装备更新改造,推广渔船海洋宽带、北斗导航定位、防碰撞等船用数字化终端装备,...

    2024-12-02  
  • 【中国渔业报】】盐碱地水产养殖科技创新联盟2023-2024年度年会举办

    为进一步系统推进202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合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资源,做到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推进以渔降盐治碱,实现渔业经济生态双丰收,9月9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办的盐碱地水产养殖科技创新联盟2023-2024年度年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召开举办。会议旨在搭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推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联盟成员单位坚持“粮食安全、生态保护、...

    2024-09-20